查看: 1|回复: 0

余秋雨大师,你在哪儿?

[复制链接]

主题

帖子

5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5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上月在《报刊文摘》上看到一篇文章,题目忘了,意思是大名鼎鼎的余秋雨好久不露面,到哪儿去了?文章告诉我们二件事。一、他好久悄无声息,是因为对国内的读者太寒心,倍受诽谤,所以“背井离乡,节节脱逃”。二、他实际并未闲着,书还在出(最近还出版了新版的《文化苦旅》),还创办了“秋雨书院”招收博士生。
  作家余秋雨是中国当今文坛上的热点人物之一,对于他真是有太多的话题。八年前,就为称“大师”问题起过一场小风波。平心而论,余秋雨算得上是个才子,有支生花妙笔。1992年《文化苦旅》横空出世,一时被惊为天人。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,《山居笔记》、《霜冷长河》、〈千年一叹〉书一本一本地出来。但读者再也没有读〈文化苦旅〉那种惊喜之情了,不客气地说,他是每况愈下。不能说是江郎才尽,只是如一般作家的规律一样,惊涛过后,风平浪静,会复归于平庸。
  余秋雨的焦点一哪儿?我看在于他太把自己当回事,有太多的自我标榜。他在言谈中,总有点顾盼自雄,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意味。当年,他的书一畅销,他就一个劲地专心致志打击“盗版”,弄得动静很大。盗版固然可恶,也侵害作家权益,但余秋雨过度的反盗版,使人感到另有一番意思,那就是我老余的书实在太走俏了,太供不应求了。他连续的反盗版举措,成了另一种对自己声名的炒作。另外,作为一个知名知识分子,他作品中还欠缺一点人文关怀,可以看出他对民生的漠视。他论古说今,但都无关乎当代中国人的痛痒。所以林贤治说他是个“对他人的苦难如同隔岸观火,毫无恻隐之心的人”,王彬彬说他“虽富有才华却缺乏人格魅力和道义力量”。至于另外对余秋雨的批评,比如纠缠于他文革中的那些破事,甚至说他是“御用文人”,却是有点偏颇。在文革中,有多少作家可以说没做过一些亏心事?另如他作品中文史方面的硬伤,其实也是不足论的,只要不是俯拾皆是,出错是免不了的。
  余秋雨的问题,还不仅在于他致命的自负,还在于,由于他这种自负和自我膨胀,使他对一切批评----包括如何满子、谢泳、李书磊、王彬彬、沙叶新、林贤治、易中天等著名学者的严肃认真有理有据的批评----一概勇敢坚定地说不。甚至可以说,他把别的作家、学者的批评一律看作是对他才能的嫉妒。他认为所有的麻烦都来自于他作品的极度畅销。骨子里这还是一种自我陶醉。认为自己一走红,“又不具备任何权力背景”,就会“立即转化成媒体的攻击焦点。”所谓名满天下,谤亦随之。《文摘》上那篇文章说(包括余自己也这么认为),国内对他诽谤文章之多,已成了世界之最。所以余秋雨只能不断逃离。尤其要避开记者。他说,2007年他的第二任妻子马兰被美国纽约文化局、林肯艺术中心评为“亚洲最佳艺术家”,他伴同妻子去美领奖,不幸被“哥伦比亚大学发现了,那就免不了要发表一个演讲了……在各大学又一次引起轰动,但我反复要求记者们,绝对不要向国内报道”。意思也就是,让国内的圈内人知道了,还不把他们妒忌死了?还不骂死他了?  甚至说有朋友劝他移民,干脆“离开这片是非之地”。但余秋雨是个爱国者,又想到自己的“文化身份”才没迈出那一步。
  这给我们一个印象,在中国,对余秋雨来说,是片“是非之地”,是谣诼之乡,到处都是红着眼睛的妒贤嫉能之辈。而他偏偏太有才,“自己只要写书,一般总会畅销,就必然引来那些人的又一轮围攻”。我们只是不懂,中国的文化环境已差到这般地步了吗?中国卓有才华的杰出作家,好象绝不止余秋雨一个,他们都是倍受诽谤攻讦,难以存身吗?
  《文摘》那篇文章,也告诉我们,余先生实际可能很自在,没那么惶惶不可终日。他的新书时不时还在出来,总是摆放在书店最显眼的畅销书柜上。大家不会忘记他那儒雅而甜熟的脸,他是很精明的,兼有商业的天才。你看这新出的《文化苦旅》,二十多年前的旧作,却又增加了多篇文化散文和回忆性文字。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捆绑性销售。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[url=][/url]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设计之巅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 © 2001-2012 Discuz Team.

GMT+8, 2024-10-15 12:29 , Processed in 0.046994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